中国文旅在线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

全球快报:意地.色心心所法(16):心心所品(4)生缘差别、作意正起

意地.色心心所法(16):

心心所品(4)


(相关资料图)

生缘差别、作意正起

作者|观诸法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三

辰三、作意正起(分二科)巳一、征

云何能生作意正起?

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作意四力,基师解:初之三种,如其次第,缘未来、过去、现世境界;第四一力,通缘三世心生。

「云何能生作意正起?」这是问。怎么叫做能生的作意现起来,我们的心才能够活动呢?

巳二、释(分三科)午一、标列

由四因故;一、由欲力,二、由念力,三、由境界力,四、由数习力。

「由四因故」,要由四个情况,四个原因,我们的心才能生起活动。第一个是「由欲力」,第二个「由念力」,第三「由境界力」,第四「由数习力」。

午二、随释(分四科)未一、由欲力(分二科)申一、征

云何由欲力?

怎么叫欲力呢?这里「欲」就是希望的意思。

申二、释

谓:若于是处心有爱着,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。

「谓:若于是处心有爱着」,心若在境界心里很爱着,有染着心。「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」,那么心就是一次又一次,在那个境界会起心动念;对所爱的境界,常常的会想念这件事。

未二、由念力(分二科)申一、征

云何由念力?

「由念力」,「念力」是什么意思呢?

申二、释

谓:若于彼,已善取其相、已极作想,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。

「谓:若于彼,已善取其相」,若是这个人对于那件事,他已经「善取其相」。「善取」就是能取,他已经经过长时期的锻炼,他能取得那件事的相貌。譬如说观佛像,要取佛像不一定能取到。若是你锻炼过,我们常常天天拜佛,你常常的心里面去取佛像,今天取、明天取、每一天多少个小时来训练这件事,你长时期这样做,就成功了,你随时可以取得佛的相貌,这里就是这个意思。「已善取其相」,你已经能取得那件事的相貌。

「已极作想」,你已经用了很大的力量、很多的时间、很多的心力,去取那个相貌的。「想」者取像,叫想。「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」,你的心也能对于那个境界常常的会现前。因为你熏习的力量太强了,印象太深刻了,所以也会多作意生;这是因为由自己的锻炼,才出现这件事。

未三、有境界力(分二科)申一、征

云何由境界力?

「云何由境界力」,什么叫做境界力有作意心所生起呢?

申二、释

谓:若彼境界;或极广大、或极可意,正现在前,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。

「谓:若彼境界;或极广大、或极可意」,「谓:若彼境界」,这里的意思就是说彼所缘的境界,或者是非常的广大,而不是微小;很微细,引不起你的注意,那就没有这个作用。它是非常广大的,你就很容易注意到了,这是一个原因。第二,「或极可意」,或者非常的令你满意的境界,所以你也就容易去注意了。「正现在前」,这个广大的,或者是极可意的,它正显现在前;如果是已经过去了,或者未来,那就没有作用。这样的情形,「心则于彼多作意生」,我们的心就容易去想到它。「则于彼多作意生」,心就容易动。这是「由境界力」。

未四、由数习力(分二科)申一、征

云何由数习力?

「由数习力」,就是数数的,一次又一次的你学习过这件事,一次又一次的熏习过,即是经验很多了。

申二、释

若于彼境界;已极串习、已极谙悉,心即于彼多作意生。

这底下解释,也等于是回答。

「若于彼境界」,若是内心对于那一种境界,已经极多的、极善巧的「串习」,「串习」就是连续不断地学习了这件事,连续不断地做这件事。「已极谙悉」,对于那件事的内容,特别地熟悉、明了。「心即于彼多作意生」,也会这样子,也引起你心常常作意。

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一(之下):作意四力,基师解:初之三种,如其次第,缘未来、过去、现世境界;第四一力,通缘三世心生。

窥基大师解释这个文:「由欲力」是指未来说的,「念力」是指过去说的,「由境界力」是现在的情形,「由数习力」是通于三世的。若通于三世,未来这有点困难;过去的我学习过,或者现在的我也数习,未来这就有点困难。

午三、简难

若异此者;应于一所缘境,唯一作意、一切时生。

「若异此者」,若是不同于前面这四种作意正起。「应于一所缘境,唯一作意、一切时生」,就会在一个所缘境上只有一个作意;只有一个作意,无论什么都是这个作意,那就不能改变了。应该在一个所缘境的地方,只有一种作意在一切时都会生起。譬如现在想吃饭的事情,就是一个作意:吃饭,那么别的事情就没有作意了,怎么能生起那个分别心呢?这是不合道理。所以「应于一所缘境;唯一作意、一切时生」,这样子我们心里的活动就受到限制了,就不符合事实。事实是我们的心是无限制的、自由的活动的,所以随时有不同的作意,引起不同的心理活动的,所以不应该异于此。

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等者:作意若起,心方得生,是名能生作意。由作意力能取所识相状,能起于识故。如下思所成地说。(如本论十六卷四页说)此中略说,由四因缘多作意生,当知作意非唯有一。以由四力种种差别,非于一所缘境、一切时生故。」

要有作意,心才能生起,所以称为能生作意。由于作意的力量,可以使识取得所认识的境相,能生起于识。如下〈思所成地〉本论十六卷四页所说。此处文中要略说出,由四因缘有很多作意可以产生,应知作意不是只有一个。因为有四力的种种差别,并不是在一个所缘境,一切时都会生起作意;还要看当时心里有没有欲力、念力、是不是有境界力、或者是数习力,才会生出作意。

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五十四:「云何名为能生作意?谓由所依不坏故、境界现前故,所起能引发心所。如是等类,应当思惟色蕴所行相。」什么称为能生作意?识由所依止的根没有坏掉,境界也现前,而且内心作意心所能够启动、引发诸识、及相应的心所去取境。这样的一个心所,称为作意心所。有情的心要看到境界需要这么多条件:根不坏、境界现前、能生作意正起。要有作意才能够圆满取境。如上所说。色蕴要成为所认识的境界,必须有几个条件:要根不坏、境界现前、能生作意正起,这些因缘条件具足时,完成诸根诸识取境了境的功能,行者应当如此仔细思惟色蕴的行相。

- 喜 欢 作 者 -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